青蛙疾病防治视频
青蛙是两栖动物,属于脊索动物、两栖纲、无尾目和蛙科,是国家禁止的保护动物。由于皮肤裸露,不能有效地阻止体内水分的蒸发,所以他们离不开开水或潮湿的环境,他们害怕干旱和寒冷。但是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容易生病。你知道如何预防这种情况吗?
青蛙的繁殖条件
1.温度:青蛙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 ~ 30℃。当温度降至10℃以下时,摄食和活动逐渐减弱,当温度降至5℃以下时,开始冬眠,当水温超过32℃时,活动明显减弱,当温度超过35℃时,青蛙将陆续死亡。
2.湿度:青蛙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。仅靠皮肤腺体分泌的粘液来维持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。所以栖息地环境既要有有水的池塘,又要有杂草丛生的温暖湿润的环境。
3.光照:青蛙白天不睡觉,晚上出来,怕阳光直射,反而减弱光线。光照可以促进青蛙的新陈代谢、生长和繁殖。比如长期生活在黑暗中,性腺很难发育成熟,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。
4.水质:要求蛙蝌蚪在蛙池水中有较高的溶解氧,一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。虽然成蛙和幼蛙是用肺呼吸的,但水中的高溶解氧对它们仍有良好的作用,适宜的PH值为7 ~ 8,一般盐度不高于2。
如何预防青蛙疾病?
1.红腿病
【症状】病蛙精神萎靡,行动能力减弱,腹部肿胀,口、肛门有血性粘液。发病初期后肢趾部红肿有出血点,很快蔓延至整个后肢。
【预防】保持水体新鲜,合理控制养殖密度,定时定量投喂食物,及时隔离患病个体,控制疾病传播。发病初期100克10%恩诺沙星+160克肽酶混合20公斤饲料。
2.气泡病
【症状】蝌蚪肠内充满气体,腹部膨胀,身体失去平衡,漂浮在水面上。在严重的情况下,膨胀的气泡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并破坏心脏。
【预防】保持水质新鲜,控制池塘水生生物数量,用渔网捞出患病个体放入清水中,部分个体会自行恢复。也可以在养殖池中加盐缓解病情,每立方米水中加盐15克左右。
3.脑膜炎
【症状】病蛙无精打采,行动迟缓,食欲不振,病蛙蝌蚪后腿、腹部、口部周围有明显出血点。"歪着头"还有眼球"白内障"这是典型的症状。
【预防】发病初期,100克康生付+160克肽酶与20公斤饲料混合,高峰期,100克康生付+200克平均+160克肽酶与10公斤饲料混合。
4.水霉
【症状】蝌蚪青蛙消瘦,烦躁不安,皮肤肌肉溃烂。
【预防】运输过程中要小心,池分离,以免造成外伤。一旦发病,用每立方米水500毫升圣泉安泼全池。
5、烂皮症
【症状】发病初期,病蛙皮肤局部充血、发炎,有时仅口腔尖前方溃烂,全身皮肤完好。严重者鼻骨完全暴露,行动迟缓,精神萎靡,停止进食,体表多处溃烂。
【预防】发病后应及时对水体进行消毒,在饲料中混入10%恩诺沙星100克+常宁50克+肽酶160克和饲料20公斤。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